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
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产销量连续翻倍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似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繁荣景象。但在产销翻倍的繁荣背后,各大车企却普遍陷入了亏损之中。公开数据显示,除了比亚迪能够在2022年实现盈利之外,其它中国新能源车企在2022年普遍出现了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再次延长,能够稳定市场预期,从而减少消费者买车支出,进而促进新能源车销量,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展很有帮助。
【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将进入深度转型的阵痛期】
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将进入一个深度转型的阵痛期。
【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
欧阳明高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三个“阵痛”。首先,新能源汽车成本仍然高于燃油车,这让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转型都处于阵痛之中;其次,新能源车普及带来了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的转型阵痛;最后,锂价波动加剧了电池产业链跟整车产业链的结构性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欧阳明高认为在持续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车企应该考虑引入“双轮战略”,即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插电汽车(PHEV)的发展。因为考虑到插电汽车会搭载燃油发动机,这就有利于汽车全产业链平稳过渡,缓解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之间的矛盾。此外,电动和插电车型同步发展还可以降低车辆的平均电池装机量,从而达到平抑锂价格波动的目的,缓解电池产业与整车产业的结构性矛盾。
【插混、纯电协同发展破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也认为应该统筹推进插电和增程等混合动力汽车的协同发展:“通过内燃机和电驱动技术的结合与智能控制的融合,来提升内燃电力驱动的集成度、智能化和高效率水平。”
【万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首先,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够均匀、不够充分,我们的产品性能和质量还难以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的使用目标。 其次,商用车进展缓慢。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2%,其中,中重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不足2.7%,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25.6%的渗透率。再次,充换电和加氢等补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长途充电困难还是一个普遍问题。最后,资源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偏高,整体供应链还不畅,一些技术上也存在制约问题。
所以万钢认为,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急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来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如今,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有望对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效果,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稳健增长。
同时,中国汽车产业链各方要紧密协同,来满足新能源汽车全场景、全气候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协同发展,加快燃料电池商用车跨区域推广应用,促进车-能-路-云宽解融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和示范应用,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构建电动、智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